C919大飛機背后的故事
2018-06-30 來自: 西安攜信川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2280
C919大飛機背后的故事
中國人其實早就有飛天夢。120多年前,廣東恩平人馮如漂洋過海到美國,開始動腦筋做飛機,回到廣州后他自己親自設計、親自制造、親自飛行,造出了“馮如一號”、“馮如二號”飛機,最后不幸因為飛機試驗失誤而罹難。但是,被譽為“中國航空之父”的馮如給我們樹立了榜樣,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,那就是中國人一定要飛上藍天。
從馮如以后的這百年來,中華民族經歷了苦難深重的歲月,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,我們的航空工業(yè)才開始真正起步。
1949年開國大典的時候,新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隊共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,1951年,中國航空工業(yè)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,后來慢慢發(fā)展成航空工業(yè)部。
毛主席一直對飛機情有獨鐘。1956年,我們有了第一架教練機,毛主席為此專門頒布了嘉獎令。
后來我們在蘇聯(lián)的援助下,開始全盤搬照蘇聯(lián)的飛機設計標準、規(guī)則、機型、制造工藝等等。但是中蘇關系惡化以后,逼著我們自己搞飛機,這時候毛主席說:就是窮得賣掉家當,也要搞兩彈一星,也要搞航空。但是當時迫于國際形勢的壓力,只能全力以赴搞兩彈一星,于是飛機的研制暫時擱下了。
1970年,毛主席到上海視察工作。當時毛主席說了一句:你們上海工業(yè)基礎這么好,怎么不搞飛機呀?你們要搞飛機。就這么一句話,一錘定音,確定了中國要造自己的大型客機,這就是后來制造運10飛機的“708工程”。
毫無疑問,運10飛機是中國進行大飛機研制的第一次偉大實踐。大家如果有機會到上海浦東商飛公司的組裝基地去,廣場上佇立著一個寓意深遠的紀念臺,叫“永不放棄”,它的造型像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炬,仿佛在訴說中國人追求航天夢、中國人要制造大飛機的信心永遠不會熄滅、永遠不會停止、永遠不會改變。
首先,整個飛機的構思、設計全部是中國人自己完成的。因為大飛機的設計不是一個人拍腦袋就想出來的,它是由很多系統(tǒng)構成的,飛機上哪怕是一個局部的小系統(tǒng)也可能需要一個人研究一輩子。所以,C919完全是中國人自己設計、自己構思,并完成各個系統(tǒng)的組合,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機是機械的,但是人是活生生的。大飛機的歷程實際上是與人的命運緊緊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。
大飛機的總設計師叫吳光輝,我每次采訪他,他都沒有太多時間,好幾次都是在現(xiàn)場采訪。他的電話是24小時不關機的,他說他最害怕的就是晚上來電話、半夜來電話。他手下有9個副總工程師,各分管一個系統(tǒng)或兩個系統(tǒng),他則整體排兵布陣,再加上他對技術非常嚴謹,所以忙碌的程度大家可想而知。